布拉格旅游网

胡葱

平湖种植葱历史悠久,明清时期以细而香的龙爪葱最有名。民国时期,所在产庄基胡葱为上品。庄基胡葱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可以调味、去腥、杀菌,又能发汗健胃,是一种保健营养蔬菜;多食葱白,对于心血管病人减少胆固醇积累、避免发生血栓及防治呼吸道传染病均有好处。( 平湖)

山东大葱节又现巨型大葱,不好意思!您真没有一颗葱高,包括姚明

匠心计划创作者,优质科学领域创作者

大葱是很多菜肴都用得到的配菜,是美食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食材,特别是北方人最喜爱大冲,很多地域的人非常喜欢吃大葱,比如山东人和东北人,都可以生吃整颗大葱,再如大葱蘸酱、煎饼卷大葱等,京酱肉丝、葱爆羊肉更是名菜,还有些人喜欢大葱就茄子生吃,也吃得津津有味。大葱虽然吃起来比较辣,但是也有一种甜甜的味道,正如同吃辣椒比较开胃一样,吃掉大葱也容易让人胃口大开。

因为爱吃大葱,北方人也很喜欢栽种大葱,最有名的大葱产地当然是章丘大葱了,可谓是全国知名,不过山东省平度市以及江苏省响水县近些年也已经发展成全国很有名气的大葱生产和集散地,这些地方每年还会举行一些大葱比赛,其中有个环节的是看谁种的大葱个头更大,并对优胜者给予奖励。

前几天本人写了一篇文章,讲章丘大葱被当地人种出了超过姚明的高度(2.26米),今年章丘大葱节上,大葱的高度再次震惊世人,11月9日上午, 在济南市章丘区葱岭郊野公园内举办的2019中国·章丘大葱节上,来自绣惠街道王金村的宋光宝凭借自己种出的高达2.435米的单株大葱夺魁,比姚明高了17公分。根据获奖记录来看,这是葱农宋光宝第六次、总共第九次获评大葱状元。

不过这还并非大葱最高的高度记录,2017年时,葱农苗发勇种植的大葱高达2.51米,比姚明高出25厘米,是不是高得吓人呢?所以,如果有人开玩笑说你还没有一棵葱高,你完全不必生气,实际上对方也一样,想想看,哪个人的高度能达到2.51米呢?

大葱除了葱根之外,整颗都可以食用,其富含蒜素、脂肪、纤维素、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二烯内基硫醚、烟酸、钙、镁、铁、硒等多种营养成分,可凉拌生吃,也可用于烹炒煮蒸,既是一种美食,也能开胃增进食欲,而且大葱叶子中的“葱鼻涕”富含二烯内基硫醚有杀菌和刺激鼻腔黏膜的作用,对疏通鼻塞和防治感冒有一定的效果。(图片来自网络,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胡氏文化工作新征程(之二十)——《世界胡氏通谱》编委会常务副主任胡坤传简介

胡氏文化工作新征程(之二十)

目前,《世界胡氏通谱》首卷修订和世系卷编纂工作正有条不紊进行,现将编委会主要领导成员个人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 胡坤传,19 51 年11月生,安徽肥东人。现为世界胡氏通谱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兼经济发展部部长、海南省胡氏宗亲会名誉会长、海南中外名酒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海南省酒业协会首任会长。

坤传同志早期从事建筑工程工作,1993年海南建省初期,他带领团队奔赴海南参加基础建设,1996年转行从事酒业经营,在海南已工 作了25年,为海南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坤传同志热心胡氏宗亲工作,在他的精心组织下,2011年1月正式成立了海南省胡氏宗亲会,他被推选为首任会长。他带领班子成员,把组织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在全省大部分市县成立了宗亲会、编委会,为开展工作打下了好的基础。坤传同志和其他领导成员一道,积极组织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活动,比如,为江西萍乡胡志峰在海南亲人遇难捐款、为万宁胡运宁高压电击重伤捐款、为考入大学的贫困学生捐款,都体现了一片真诚的关爱之情。坤传同志非常重视做思想工作和联谊工作,通过对定安县胡氏宗祠史料的考证,改善了两个胡氏宗祠宗亲长期互不往来的状况,现三支合流,皆大欢喜。成功举办了海南与湖北胡氏宗亲武汉乒乓球友谊赛和儋州与洋浦胡氏宗亲篮球友谊赛,密切了关系,增进了亲情。

坤传同志重视对年青人的培养,心胸开阔,乐于荐才。对年青人积极鼓励,放手使用,让年青人唱主角、挑重担。2016年6月 ,他主动辞去会长职务,力荐年青的胡昌月宗亲担任了第二任会长。

坤传同志非常重视和积极参与修谱工作。作为世界胡氏通谱编委会的常务副主任,积极参与集体领导,积极与会,献计献策,并坚决执行会议决定。海南的修谱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坤传和昌月、志明、晓云同志都有紧迫感,收集的资料在不断增多,工作正步步推进。

坤传同志不是富豪,但是义士。多年来,他慷慨解囊,用于接待宗亲、召开会议、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编修族谱等方面的经费达百多万元。功德无量,爱心永存! 坤传同志平时话不多,但心有谱。在大是大非面前,不随波逐流,不摇摆不定,坚持真理,满满的正能量;在宗亲面前,他谦谦君子,忍让为先,坚持自律,堂堂的好男儿。

附坤传照片:

北京胡同 有哪些著名的胡同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这里游玩的地方特别多,也非常具有历史意义,但要说最具有人间烟火气的地方还非得是胡同莫属了,这里承载了文化和历史的变迁,休闲时很适合过去好好的逛一逛。

1、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位于北京的繁华地段,从天安门广场南侧开始向东延伸至崇文门内大街,是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旧时因这里是漕运地,所以原称东江米巷。

这里曾作为使馆区对外开放,各国使馆、银行、邮局等进驻,沿街洋房林立,三角山花状的日本公使馆,精致的圣弥厄尔天主教堂,西洋与日本两种风格的正金银行……

成排的梧桐树光影交错,不同于车水马龙的都市浮华,这里呈现出安然静谧的景象。

目前中国法院博物馆对外开放,游客可了解司法文明的发展历程,欣赏中外法律古籍珍品

东交民巷有着独特的历史韵味,两侧建筑呈现的异国风情,诉说着历史的变迁,也承载了北京城的记忆

中国法院博物馆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

预约方式:电话预约。当日16:00前预约3日内参观,暂不接受现场预约。

*东交民巷现多为国家机关办公区域,部分建筑物前不允许拍照。

2、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位于东城区东从朝内南小街开始,西到东四南大街,南边通向东西罗圈胡同,北边与内务部街毗邻,徐向前、沈从文曾在此居住过,也曾是大清选录,赴美留学生的考场。

关于史家胡同的命名,初说是因明末名将,史可法宗祠在此,后发现早在明嘉靖年间就有记录,真正来由早已无从考证,但这也恰恰体现百姓对于,这位爱国将领的尊重与怀念。

这里有北京第一家胡同博物馆史家胡同博物馆,位于史家胡同24号,原址是民国三大才女之一——凌叔华的故居

展厅内复原了130个院落的微缩景观,设有8个展厅和1个多功能厅,各式各样的展品原样重现了,当时的胡同生活,包含这条胡同的前世今生,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老北京文化。

史家胡同博物馆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30-16:30(周一闭馆)

预约方式:“史家胡同博物馆”公众号提前线上预约

3、东棉花胡同

在南锣鼓巷有这么一条胡同,保留着清末的砖雕拱门,有着一处戏剧前沿阵地,还藏着大名鼎鼎的中央戏剧学院,它便是“东棉 花胡同”。

明代始称棉花胡同,清代属镶黄旗驻地,后来因为西城区也有一条叫棉花胡同,所以就区分开了,加了个“东”字。

现在东棉花胡同的建筑大多都是民宅,其中15号民宅却彰显出不凡,这里曾是清末将军凤山的宅邸,院里有一座拱形券门,布局严谨,做工精细,墙体花卉、走兽、吉祥等图案,至今仍清晰可见。

蓬蒿剧场也藏在这条胡同里,这个低调的小剧院是北京戏剧的前沿阵地,每年南锣戏剧节都会在这里举办。

大名鼎鼎的中央戏剧学院,在东棉花胡同的尽头。

*游览期间不要打扰到胡同居民生活

4、五道营胡同

五道营胡同东起雍和宫大街,西止安定门内大街,短短632米的小道上,许多独一无二的风格小店和异国餐厅在此落脚。

比南锣鼓巷清静,又比鼓楼更接地气,被称作“北京最文艺的胡同”。

各式口味的餐厅,多样化的创意小店,精致的手工艺作品馆,闲适慵懒的咖啡店,可以淘到精品的手作店……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特点,背后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恬静、文艺、慢生活,都浓缩在这小小的胡同里,五道营胡同正在以另一种风貌,诉说着老胡同的新故事。

5、达智桥胡同

站在人来人往的宣武门外大街上,一抬头一座写着“达智桥胡同”的铁艺牌楼,便映入眼帘。

这是西城平房居住区的首条步行街,一条不到200米长的胡同,不仅承载着寻常百姓的市井生活,更是一条清晰的文化脉络,从东到西,然后往北延伸开去,包含杨椒山祠、沈家本故居、太原会馆等10多处历史遗迹。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里,这里算不上特别,不同于人潮涌动的杨梅竹斜街,也不像五道营那般小资文艺,这里以住宅民居为主,呈现出胡同院落最原本的面貌。

胡同整体呈现民国风格每隔十几米就有一个造型别致的,花坛和影壁矗立在道旁,几个鸟笼挂在葡萄架下,透水方砖铺成的路面,两旁的民居都是清一色的青砖、灰瓦、红木门、雕花窗,是属于北京的“生活气儿”

沈家本故居内也已经修缮一新,并布设主题展览,通过史料、图片、实物展示中国近代法学家沈家本的生平及成就,反映中国法制发展历程。

*因疫情影响,沈家本故居暂停对公众开放。可通过“北京沈家本故居”公众号“VR逛故居”功能线上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