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旅游网

今年过年沙湾古镇为何如此火爆?

今年的番禺过年不同寻常。去沙湾古镇逛市集祈福、看狮子,让番禺的沙湾古镇成为今年广州过年的“网红”。沙湾古镇人黎姨年大年初一到荷花池边散步,发现了一只黑龟。一大群人中没有人认识他,他们都是游客。 “就连亲朋好友聚餐的时候,也总是问要不要去沙湾古镇‘抱银子’?”越秀区的岑女士说。

为什么800年古镇今年这么受欢迎?今年大年初一至初六,沙湾古镇游客人数近22万人,同比增长16.1%。除了“手拿银币”引人瞩目之外,地道风土人情的呈现也足够有特色。

“抱银”等传统民俗成为“网红”

“沙湾在哪里?你不用担心有儿子有老婆。”人们只知道沙湾过去有多么富有,却未必知道一些源于“财富”的特殊习俗。

比如,旧时,沙湾和族为了尊老,每十年举办一次大型敬老宴,并开展“持银”活动,即请了寿宴中最年长的“寿头”,将金银珠宝放入“聚宝盆”中,双手捧着金银,然后走出了何氏祠堂的大门。无论拿走多少,都是老爷子的。

“持银”逐渐成为一种吉祥的民间习俗。 2019年恰逢沙湾古镇对外开放第八年。今年春节期间,沙湾留耕馆将再现“捧银”。男女老少都可以实际持有不同面额的纸币和硬币来体验。岭南水乡民俗风情。据说,今年沙湾古镇准备了2万元硬币和1元至100元不等的奖品,供市民“带银子”。真金白银、地方特色一下子在众多过年民俗活动中名声大噪。

但单一的“夺银”活动可能无法吸引那么多游客。古镇过年的一大特色就是发现沙湾人最原汁原味的过年民俗,并与游客分享。比如春节祈福、去玉虚宫祈求风调雨顺、去文峰塔祈求学业进步、去吕祖观祈求家庭平安,是每个沙湾人的新年节目。新年的醒狮和年货市场也有一定的历史。这些活动一下子唤醒了安静的古镇。

景区过年以当地习俗为主

新年期间,全市各旅游景点竞相竞相。沙湾这个远离市中心的古镇如何才能保持独特性,吸引人们在过年时前来游览呢?记者发现,坚持真实已成为沙湾的制胜“法宝”。

番禺沙湾镇是一座有着近800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古老的石巷里散布着许多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青砖祠堂、蚝壳墙、锅耳屋、青石板见证了古镇的繁华往事,而粤乐、浮彩、龙狮、雕塑、兰花、鱼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记录着沙湾人民绵绵不绝的爱情。如今,一批古祠堂、古民居与传统民俗融为一体,保留了原貌,增添了内容,焕发了鱼灯文化展示馆、中式婚礼体验馆、友谊馆等场所的风采。图书文化中心,每年过年都会“盛装打扮”。

这座古镇诞生的民俗风情,更是如同“谜”一样吸引人。沙湾人莫万山每次想起小时候的过年习俗,总是开心地笑。现担任沙湾古镇旅游公司总经理的她,希望将景区建设与当地历史文化融为一体。舞狮采青、新年祈福、逛年货市场,都是沙湾人过年的必备活动。如今它们已成为景区常设的新年节目。 《捧银》是一次新的尝试,能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这让她感受到传承民间文化的潜力巨大。明年,她甚至想重现更多她亲身体验过的沙湾民俗。

比如“射财神爷”。小时候,每到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放一盆米糊。各家各户的孩子们还会在红纸上用金字写下许多“财神爷”。每次到邻居家,即敲门送“财神爷”,门内的人都有回应。门外的孩子们立马用米糊在门上贴了一张“财神爷”,主人也回以盈利,热闹极了。又如“送茶”。大年初一,沙湾的孩子们习惯背着篮子,带着煎饺、炒面等到家家户户拜年、“赚钱”。邻居们其乐融融,年味清晰可见。

一个地方的传统习俗的感染力,带来的不仅是浓郁的年味,还有许多真挚的情感。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纯粹的情感,吸引了一个又一个人。游客探索沙湾古镇年味。

古镇居民的生活有自己的风景

“醒狮队来采青花,鼓声一响,大家都兴奋了。”古镇旗袍村的郑小姐来自杭州。她去年定居古镇,今年第一次在这里过年。沙湾的舞狮和采青工的专业和细致,让她非常感动。她说,节假日时古镇很热闹,但节后古镇的真正本质是恢复平静。 13日,古镇依然张灯结彩,张灯结彩,过年的气氛依然挥之不去。游客依然三三两两地闲逛,古镇却平静了许多。人们出去买菜,在街上闲逛,在大树下聊天。生活的气氛很浓郁。

对于游客来说,沙湾古镇首先是广东音乐之乡、飘色艺术之乡、舞狮艺术之乡、鱼灯之乡、民俗文化之乡。对于沙湾人来说,这里首先是“家”,是生活的场所。

目前,沙湾古镇仍有常住人口6000人。行走在古巷,看风景,看生活。一些清代古建筑至今仍有住宅。莫万山告诉记者,旅游专家到沙湾古镇考察时,她表示了一个尴尬:古镇虽然是景区,但难免有村民经营的商店出售拖鞋、拖把等看起来与当地环境不符的产品。风景区。相反,这位专家强烈要求保留原生态,因为这才是沙湾最真实的生活。

“2003年,政府开始对古镇进行保护。 2008年,我们开始进行保护性开发。如何将景区与居民生活有机融合,我们一开始也遇到了很多困难。直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不断提高,古镇里的人才才有了与景区融为一体的感觉。”莫万山说。

景区里的原生态生活正在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更何况人们已经习惯了摄影师的镜头,愿意为游客当免费导游,在建设新的时候有意识地选择仿古风格房屋和污水排放做“表面功夫”。古镇固有的生活方式是岭南水乡的代表。如今,古镇也在建设民宿,将古建筑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