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旅游网

彩石镶嵌画

是以天然大理石为主,并以枯石、玛瑙、汉白玉、金星石等彩石为原料,运用大理石各种彩石的自然形态特征、纹理脉络和丰富的色彩,汲取古代壁画艺术制成的石质画工艺品。(沈阳)

绿松石镶嵌配饰—藏银

藏银是一种合金的名称,其实就是白铜。藏银是白铜(铜镍合金)的雅称。,是通行于西藏地区和尼泊尔一带的一种饰品银,一般由30%的银和70%铜合成。因含银量少,价值低,近年所谓藏银多为白铜和锡的合金。

藏银相比纯银之下,更显古朴原始一些,纯银饰品当然也比藏银贵很多啦。

手镯、三色铜戒指是藏族同胞最喜爱的配饰之一,所谓三色铜,即指由白铜、黄铜、红铜三种不同颜色的铜精心打制而成。

选购方法

1、提起藏银镶石制成的饰品,很多人都认为是来自西藏,这实在是被"藏银"这个称呼所误导了。实际上,藏银指的是纯度不高的银。藏银中混有其他的金属,硬度比较高,可以在上面雕刻复杂的图案,因而印度、尼泊尔等中东地区的手工制作饰品多采用藏银。

在购买藏银制作的饰品时要分辨 藏银的真假其实也不难。真的藏银饰品雕刻的图案精细清晰,银饰的反射光泽亮丽;假的藏银饰品图案雕刻则显得比较模糊,银饰的反射光泽暗淡、几乎不可见。

2、此类异域风格的饰品一般会镶石,这些石头都是纯天然的,然而市面上总会出现许多的仿造品,要如何分辨呢?真的石头一般显得比较通透晶莹、光泽好;而仿造的石头则显得暗淡无光,光线下颜色平实,没有通透感。

镶嵌,是你赋予绿松石新的美

绿松石这种镶嵌历史悠久的宝玉石,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夏商时期。如此珍贵的宝物被镶嵌于青铜锻制的兵器和礼器上,视为国家王权的象征,成为一个时代的烙印。

而银镶工艺出现最频繁的是在美国的印第安文化,在土著印第安,绿松石永远是首饰的点睛之石,象征着成功和幸运。每件出土产品都充满着历史厚重感和沧桑感,张扬且充满野性,不拘一格,由于选材大多都型大且厚重,所以主要采用的是包边镶的方法。

包边镶和爪镶是最常用的松石镶嵌方法。现代绿松镶嵌手法更是增加了如蜡镶、夹镶、钉镶等方法。每件镶嵌品都倾注了设计师和工匠师的心血,整个“打造”过程,都非常繁琐、细致:

1、设计初稿及样式再确认

2、电脑打版

3、倒模执模

4、细节镶嵌

5、抛光

6、出成品

行走丨镶嵌在石头上的寺庙

一条黄河流经晋陕大峡谷,她不仅留下了灿烂的文明,更多的是孕育了一个伟大的民族。

在这个特殊的假日里,带母亲从山西兴县沿着黄河公路一路向南,就是想看看黄河,看看她凶涌澎湃的样子,看看她温柔平静的模样,每隔一段时间,这种情怀总萦绕在脑海,于是,便有了这次母子游黄河的旅行。

车到黄河边,心情不由的激动起来,因为我终于看到黄河水竟然是清的,往日的浑浊已不见了踪影,只是流量要少一些,车随水走,水随车流,只是正在改造的沿黄公路多少给我们带来许多不便,挖沙船不停地在黄河上游弋,这样下去不知会不会给黄河造成伤害,但想到他们也是为了生活,心情倒也没那么纠结了。

时至中午,本想在佳县县城解决一下午饭,无奈,可能是过节的缘故吧,竟然找不到停车位。就这样,我们漫无目的游荡在这座黄河岸边的小山城,一行“千年古刹雲岩寺欢迎您”的标语吸引了我的眼球,于是决定停车参观。

“雲岩寺”位于陕西佳县县城虎头峰山腰,是一座以石窟为主的寺庙,石窟凿建于唐代,完于宋代,占地面积5000多平米,是集佛、道、儒为一体,体现三大中国主流文化的艺术宝库。穿过一条狭窄的小巷,街上并没有节日的喧闹,只有一位小姑娘背着书包寻找着自己家的家门,没走几步,一块突兀的貌似虎头的大石头出现在我们眼前,一位正在施工的建筑工人见到有人来,热情地和我们打着招呼,山门前,一尊和尚的雕塑托付着巨大的山体,一幅非常负重但泰然自若的样子,旁边的两个小和尚则是用力的扶着大和尚的腿给人一种山塌下来有人顶着的感觉。

和看门人打过招呼,我们便进入了这座小庙,一口大钟悬挂其中,钟上的铭文并看不懂,只是朱红色的寺庙在阳光的照射显得那么耀眼,拾阶而上,一把大锁挡住了我们的去路,连忙跟看门的师傅交了10元的香火钱,师傅才得以打开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雲岩寺”的牌匾了,悬挂在门上方的牌匾显得那么苍劲古朴,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和沧桑感,门两边的楹联“佛法难度不善人,天雨不润无根草”,完全道出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哲理。

寺院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给人的感觉好像镶嵌在大石头上,大小不一的八个石窟,48尊石刻雕像栩栩如生,主殿“大雄宝殿”坐北朝南,分为前后室,窟内供奉着主神释迦摩尼,左右分别是阿难和迦叶,最引人注目的是观音菩萨,只见她舒展的侧身倚坐在青石上,身段优美,衣袖曲折流畅,好不自在的一尊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笑容满面,“笑天下可笑之人,容天下难容之事”。这些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艺术才能的的造像,无不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和艺术财富。

站在寺院高处,那条奔流不息的母亲河尽收眼底,雲岩寺背靠大山面朝黄河而建,山水相映,这在中国的建筑史上不乏为一块风水宝地,游走在寺庙中,转山、转水、转佛塔,吸允着淡淡的檀香味,听一听佛乐,那一份清净说来也是一种享受。

一丝丝小雨转眼即来,老母亲催我该是我们离开的时候了,但我那颗虔诚的心不知怎么了竟然留在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