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旅游网

听说到江苏省美术馆看摩登女郎还能穿越?

宫嫦  

海报

经过多年的发展,月份牌广告画的研究已成为20世纪早期中国社会文化史中的一门显学。4月15日晚,在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老馆)广场,一场别开生面的无声电影露天展映和旗袍摩登夜场秀,为“现代之维:20世纪初期中国都市的审美风尚”展增添了不一样的解码方式。

展览现场

此展览依托江苏省美术馆20世纪早期“收藏”——国立美术陈列馆旧址,因地制宜地呈现出来自江苏省美术馆藏以及南京市私人藏家所藏的月份牌广告画、旗袍、油画、家具等流行于上世纪20—30年代的典型艺术品,相对立体化地揭示了这一时期中国都市的日常生活与审美意识上的现代化进程。正是这些今天看来十分琐碎但“摩登”的实用美术元素,构成了中国现代美术启蒙运动的新篇章,更令本土设计成为折射世界设计潮流的万花筒。

展览现场

“现代中国”的想象共同体

20世纪初期是中国社会现代性意识的发轫期,现代性的震撼不仅波及技术和政治层面,更关键的冲击表现在文化领域。物质产品的极大丰盛与快速膨胀的印刷工业带来了工商业美术的兴起,中国的艺术家们在时势巨变中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勇气和才华,让中国的美术与设计在20世纪上半叶奔腾向前的现代化潮流中重新密切了审美与社会的关系。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月份牌广告画作为这一时期最为典型的视觉创造,令中国女性的图像第一次成为大众文化的主流。身着各式旗袍的摩登女郎,以品味制造者的形象传播了一种建立在大众品味和生活习惯之上的新物质文化。这种前所未有的图像实践积极地介入到对日常生活琐事如吃穿用的决策之中,让人们愈加依赖品牌自身鲜明的视觉识别系统完成一次次的消费选择。于是,在这场视觉文化与消费主义的盛筵中,一个关于“现代中国”的想象共同体终得以诞生。

民国氛围的真实还原

为了让观众充分领略了月份牌广告画在上世纪20年代最为典型的视觉创造。现场悬挂着的各式旗袍,在美丽与风情之间,记录着当时那个年代的潮流文化与生活方式。

展览现场

展览由97件月份牌广告画串联始末,各板块以当时流行的画报刊物命名,分别为:“生活:月份牌中的现代视觉形象”“玲珑:旗袍文化与女性时尚”和“艺风:初现端倪的油画民族化”,从97件月份牌所构成的故事中,折射出丰富的个体生活实践与想象、新女性阶层的自我觉醒与认同,以及从玻璃油画到月份牌擦笔水彩画,最终完成向布面油画转变的中国早期油画民族化的发展阶段。穿插其间的各种老物件,如旗袍、家具、照片、化妆品、手包、烟标、缝纫机、留声机等,辅以张爱玲、叶浅予的小段叙述,以及摩登女郎置装费、旗袍发展史图表等,不但如实对应了月份牌所呈现的消费环境,也从整体上加深了时代氛围的渲染。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厅还进行了场景复原式的陈列,针对早期中国都市繁盛且竞争激烈的商业文化,以霓虹灯招牌的形制设计制作了本次展览的展标,形成了与商品环境相一致的视觉体系。同时符号化地再现了在当时的消费市场占据主流,甚至活跃至今的各大老牌商号。更吸收了视觉营销与橱窗设计中的流行元素,在得到私人藏家高建忠的授权后,将民国旗袍悬挂陈列,借由装置结构的辅助,形成了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列阵效果,与大型灯箱墙所投射出的都市旧影一并构成了展厅中央的视觉焦点。

展览现场

公共教育也要“摩登”

展览期间启动了名为“摩登时代”的公共教育主题活动,由“创意美绘”“策展人/收藏家导览”以及“艺术沙龙”组成。

陈列馆服务台每天免费发放月份牌广告画主题的白描可填色明信片,各年龄层观众皆可领取,并根据个人喜好采用不同的配色方式,以这种覆盖全年龄的轻艺术形式参与展览互动。完成涂色后还可上传美术馆微信通道,等待有奖评比,奖品为本次展览的特制文创礼包。同时在微信平台上,也可预约导览与沙龙活动。策展人和收藏家将共同带领观众以包场的形式参观展览,分别采用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视角,介绍20世纪早期流行于中国都市的消费文化与每一件藏品背后的故事,观众更有机会零距离接触各种珍贵收藏。同时还邀请旗袍设计师、中国早期电影与文学的专家学家,在艺术沙龙中与预约到场的爱好者们一同鉴赏旗袍,聊一聊无声电影与张爱玲文学。

据悉,本次展览入围“2017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由江苏省美术馆主办,江苏省美术馆青年策展人陈娅主持策划,历经3个月的初评与复评程序,最终从全国200多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10个入选项目之一。展览从3月27日持续至6月17日。

本文章来自中国美术报网APP

查看更多艺术资讯请下载中国美术报网APP

中国美术报网网址:http://www.riversideprag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