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旅游网

石评梅故居

石评梅故居是一座清代民居建筑,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由前院、里院和偏院组成。前院有倒座、照壁和大门;里院有正房及南北厢房;偏院有三间二层小木楼一座,曰“栖云阁”,为石评梅居住的“绣楼”。

中文名:石评梅故居

时代::清雍正

地址::阳泉市郊区小河村

相关作品:《素心》、《归乘》

阳泉文物之石评梅故居

石评梅故居位于平定县冠山镇城里村姑姑寺巷。院落坐东朝西,东西22.4米,南北27.4米,占地面积约613平方米。故居由南北两座院落组成,南院是主院,北院在南院的西北角。北院建有正房和西房;南院为二进院落,一进院有倒座,穿过垂花门进二进院,建有正房、南北厢房,均为清代遗构。2002年平定县人民政府在石评梅女士诞辰100周年时对该故居进行了维修。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评梅(1902-1928),出生于平定县一个书香世家,自小受到良好教育,毕业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是“五四”新文化时期的著名作家、诗人,是我国女性运动和女性文学的先驱。她的作品涉猎范围甚广,有诗歌、散文、小说,代表作有《涛语》《偶然草》《红鬃马》《匹马嘶风录》等。然而,由于她的作品主要刊登在其自主编辑的《妇女周刊》《蔷薇周刊》等边缘性杂志上,很大程度上使她文名不展、作品不传,在她去世后几十年里几乎被文学史所遗忘。直到上世纪80年代,研究石评梅及其作品的人才逐渐增多,这位极富才情的女子也渐渐进入大众视线,重新为世人所认知。但即便如此,人们对她的印象也多停留在与高君宇凄美的爱情故事上,她作为历史文化个体、女性文化个体的存在反而被掩盖。

石评梅的作品,前期主要是以爱情为主线,在高君宇去世后则继承了他的理想,开始较多关注个体命运和社会政治。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弃妇形象,一种是知识女性形象。但无论是哪种形象,她们都是悲剧的主人公、时代的牺牲者。石评梅通过对她们命运悲剧的书写,表现了其对女性痛苦人生和命运的同情和哀怜,其内涵带着强烈的对黑暗社会的抗争和超越。她的几十篇小说,无不是以女性的悲剧作为结束的符号。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石评梅是一位觉醒者,但这觉醒使她深感悲哀。她悲哀的不仅仅是她个人的不幸,更有普天下受苦受难的女子的不幸。她努力过、挣扎过,但最后仍然归于绝望。她的大部分作品都可看作是绝望之后的哀词。她的学生李健吾早年在对《偶然草》的评价中也涉及这一问题:“所有她的诗文几乎多半是她奋斗以后失了望的哀词,在那里她的始元的精神超过了我们近日所谓的颓废文学,无病而吟的作家与前代消极的愁吟的女子。她的情感几乎高尚到神圣的程度,即是她自己不吟不写,以她一生无名的不幸而论,已经够我们的诗人兴感讽咏的了。”

梅香如故-走进小河古村,揣想民国四大才女之石评梅的童年时光

小河古村,实在谈不上名气,别说外地人了,就连我这个本省人也并不知晓这个小村有何故事,究竟坐落何方。只是源于一次机缘巧合,才有了对它的一些了解和认知。

小河古村位于山西阳泉郊外的义井镇,虽然距离市区只有4公里,但却属于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了,本来这样再普通不过的小村,是不会引起人们关注的,但它却是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的石评梅出生地。

在经过村边的山坡上,看到一座规模很小巧的关帝庙,据说香火比较旺盛,但我对这些地方,通常总是临门而不入,从外观看看而已。

而观音庵悬于岩壁之上,正堂是圣观音的塑像,顶上的阁楼中则供奉着送子观音。同样是当地村民祈福许愿的一个场所。

小河古村的历史迄今已长达1600多年,目前主要由石、李、窦,三个家族的祠堂组成。

始建于雍正年间的石家大院位于村南的山坡上,层层递进。抬阶而上,正房建造在最高处,彰显出大院主人的尊贵地位。其间院院相通,院园交融,亭台曲径,小桥流水,宛如一处静美园林。尽管这只是已被开发出的其中三处院落,但已足够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壮观宏伟的建筑规模与精美设计了。

石评梅的雕像,静静地矗立着,望着这位秀美端庄的女子,在心里揣想有关她的那些传奇故事与高尚品格,并由衷地为这样一个山西人,而深感自豪。

石评梅生于1902年,却在26岁时,便如一缕梅香,飘逝而去,然而在她短暂的芳华岁月中,却写下了一部部精彩的文学作品,更在新文化时期,留下了自己轰轰烈烈的足迹。

山西这个地方几乎每个村里都设有戏台,小河古村自然也不例外,看起来虽古韵浓郁,但并不沧桑,绚丽鲜亮的彩绘还有火红的灯笼,让我相信这座戏台依然时常在上演着精彩的节目。

小河村,听起来极容易让我以为它是一个依山傍水的村落,事实上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水资源极度匮乏,别说浇灌庄稼,连居民正常的生活饮用,都难以保证。而小河村人硬是在80年代期间,凭着顽强的毅力,从近千米的坚强岩层中,生生开凿出一条清澈甘冽的地下河。从此小河村这个地名,才算真正的名副其实。

农耕园内呈列着一些当地村民日常耕作和生活的用品,外形同我儿时的记忆相差无几,难怪主题命名为“历史的记忆”,的确很容易让人的思绪回到那往昔的岁月。

梦幻隧道,这类景点太多了,能够想象里面无非是一条灯光营造的过道,没有兴趣观赏。

到不如继续信马由缰地四处转转,感受古村风貌。

穿行在一条条小巷,流连于一户户民舍,在恬静中,享受着小河村古色古香的韵律。

阳光照在斑驳的院墙上,与脚下残破的石板地面形成强烈了色彩反差,不由得浮想联翩,当年的石评梅应该就是在这个淳朴而宁静的小村里,度过了自己快乐的童年时光……

我是行摄岁月,谢谢你的耐心阅读。

喜讯!梅州市张弼士故居旅游区获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5月27日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公告

梅州市 张弼士故居旅游区

正式评定为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这个消息真是太振奋人心啦

祝贺!!!

至此

全市共有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39家

其中5A级旅游景区1家

4A级旅游景区由11家上升为12家

3A级旅游景区26家

来源: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张弼士故居旅游区有哪些魅力?

一起来看看吧

张弼士故居旅游区

张弼士故居旅游区位于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是中国葡萄酒业奠基人、张裕酿酒公司创始人、清朝红顶商人、著名爱国侨领、梅州八贤之一张弼士的故居——光禄第为中心建设的,一个富有地方特色,客家民俗风情浓郁,集名人故居观光、葡萄酒文化体验,客家乡村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张弼士1841年生于梅州市大埔县,16岁渡海到印尼的雅加达曾当过帮工,开过商行,他亦商亦官,走上仕途,张弼士深受清廷赏识倚重,是地道的“红顶商人”。先后任清廷驻槟榔屿领事、新加坡总领事等职,为了振兴祖国工业,他先后投资兴办粤汉铁路、广三铁路等,并创办山东烟台张裕酿酒公司。

张弼士故居(光禄第)建于公元1908年,为三堂四横一围的围龙屋,整屋面朝西北,背靠东南,屋内共有18个厅,13个天井和99个房,建筑面积达4180平方米,建筑工艺精致、绘雕并齐、气派豪华,正门顶灰塑的“光禄第”屋名为李鸿章手书。屋后有码头,河流沙滩、翠竹绿树,房前是水田菜地、池塘村落,一派田园风光。

整座建筑雕梁画栋,不论寝室、书房、正厅、厚重木门还是飞檐斗拱,均是绘彩描金,气派非凡,虽然经过一个世纪的风雨洗礼,一些装饰都已斑驳,但依稀可看出这位红顶商人当年的盛况。

雕刻在梁上栩栩如生的牡丹、仙鹤、蝙蝠、麒麟等,无不吸引着人的眼光,古代大户人家建房时讲究“好兆头”,在这里有着充分的体现。麒麟取意“吉祥如意”,仙鹤取意 “健康长寿”,“蝙蝠”取意“五福临门”,牡丹取意“富贵吉祥”,就连供奉先人牌位的神龛上,也雕刻了“福禄寿全”四个字。

张弼士博物馆坐落在张弼士故居旅游区,以纪念“客商”标志性人物、“中国葡萄酒之父”——张弼士为主题,围绕张弼士生平故事和实业报国精神,还原张弼士创办“张裕”公司、推动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发展的传奇人生,展现张弼士的家国情怀、民族气节和使命担当。 博物馆整体设计大气稳重,既与旁边的张弼士故居相映成趣,又与远处的田园风光、蓝天白云融为一体。

来源:梅州日报

张弼士博物馆由5栋建筑组成,除了博物馆主体,还规划建设有张弼士广场、张弼士铜像、南洋起航雕塑、风雨长廊,以及故居游园小径。

来源:梅州日报

来源:梅州日报

博物馆内部分为9个展厅,第一展厅为接待厅,有张弼士的人物简介,第二展厅为少年张弼士,介绍张弼士的家谱及生平,第三展厅为南洋兴业,讲述张弼士南洋创业的历程,第四展厅为家国天下,讲述张弼士实业兴邦的故事,第五展厅为百年传奇,讲述张裕公司的创建历程,第六展厅为金奖可雅,介绍张裕公司的产品类别,第七展厅为品味中国,讲述中国葡萄酒的发展历史,第八展厅为飘香世界,介绍张裕公司的发展现状,第九展厅为品鉴美酒,在这里可以体验酒文化。

来源:梅州日报

约上亲朋好友

这个周末就出发吧

未标注图片来源:新梅互联

编辑:寥若星辰

审核:从松口出发

转载请注明来源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