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旅游网

杜甫被称为什么称号(带你了解杜甫的曲折的一生)

杜甫的诗中没有“春江花月夜”的繁花似锦,也没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天之志,但在杜甫的诗中你能读出他的鲜血与骨肉。

也许他从未浓墨重彩的临摹过“绝望”,但却在一字一句中讲述着诗者的涅槃,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位名副其实的诗中之圣。


杜甫被人称为什么

1、杜甫被称为杜少陵、杜工部等。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2、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3、作品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4、评价

  宋司马温公《续诗话》

  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他皆类此,不可遍举。

“百忧”之诗——穷苦圣人的灵魂绝唱

杜甫成家之时,正值“安史之乱”之始,大唐盛世急转而衰,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只是一介“兵库小官”且碌碌无为的杜甫,穷的近乎只剩下一支笔、一方砚。

杜甫眼看着疾苦的百姓却无力帮助,愤怒当朝者的昏庸却无处发泄,只好将感情寄托与家庭, 可当杜甫满怀着期待,回故乡探望妻儿时,却发现自己年幼的儿子竟然已经被饿死在了家中,杜甫悲痛欲绝,发出了“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的哀唱!

烟月不知人事悲——幼子死后,笼罩在杜甫心尖上的雨便没有停过,穷困的生活依然没有任何的改变,杜甫的家中仍然是碗中无米缸中无粮。 平日里知书达礼的儿子因为饥饿难耐,对着杜甫大吼起来,质问杜甫为什么养儿却不给饭吃。

饥饿对成人来说尚且难以忍耐,何况是杜甫十五岁的儿子?

杜甫又是心疼,又是心酸,写下了一首悲情之诗: 《百忧集行》(选段)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曾经怀抱着凌云之志“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男子汉,如今却为了几斗米而束手无策,眼看着儿子因饥饿丧失了理性却又无能为力,如此情状…怎能不让人感慨?

人言杜甫的诗,是苦诗,只有品味过生活之苦的人才能读懂其中的意境。 的确,杜甫的诗发自灵魂,将生活之苦讲的明明白白,写的尽是人间百态。

 

博爱之诗——身处黑暗心向光明的勇者

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如一把利剑直插我心, 当杜甫栖身的茅屋被风雨摧毁时,他不但没有抱怨没有愤恨,反而说出了一句表现其博爱境界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一个人身处痛苦之中,却希望光明的到来可以照亮“天下寒士”的苦难,这样博大的胸怀,不负诗圣之名。

 

秋叶凭霜知冬近,一舟渡水梦盛唐。 置身梦中,看那牡丹娆娆,听那喜鹊咋咋, 侧身穿过明亮如昼的琉璃光影,拨开眼前的薄纱, 大唐盛世映入眼帘, 杜甫坐在江边眼中尽是惆怅。

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他转身向阳,将深入灵魂的痛苦留给自己,将遗世独立的坚强赠给后人。

总结

杜甫被称为“诗圣”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

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世人所知,但经过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